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案例
在课程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教学基础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课程内容设计时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在讲课时将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和谐地融入到教学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育人目标。
一、算法和程序
在学习编程语言的细节知识之前,需要学生了解算法和程序的关系与区别,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1. 科技强国:介绍IBM开发的沃森机器人医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确诊病情,给出详细的诊疗方案,并且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给出的诊断完全相同,从而让学生了解与医学领域密切相关的先进科技,以探寻科技强国之路。
2. 严谨审慎:讲述由于算法中的一点错误,导致亚马逊出售天价书籍的故事,说明算法正确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编程实现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细致、认真的习惯和态度。
3. 科学精神:通过对于算法(特别是人工智能算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的思考与讨论,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课程注入了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各专业学生对于算法(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的思考作业展示
(1)口腔专业学生的思考作业
(2)护理专业学生的思考作业
(3)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思考作业
二、循环语句
循环语句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思政因素:
1. 科学思维: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课程以设计疫情防控中对病人体温的定时监测小程序为例,培养学生采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 科学精神:通过对程序的优化,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3. 社会责任感:通过所学解决当今社会中的问题,渗透培养学生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中华民族面对各种艰难困苦及其复杂局面,培养学生勇于担当、革故鼎新、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中国传统包括中国精神的现代转化。
三、字符串
数据类型中字符串的概念及使用比较抽象,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1. 科学精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是打破常规,勇于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介绍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到访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的过程,拉近学生与最前沿科学的距离,激发学生科学精神。以大师为榜样,打造医学传奇,实现人生价值。
2. 国际视野:在案例中穿插了诺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例子,开拓学生的思维,多角度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应用。
3. 应用价值:新冠病毒实质上也是DNA变异引起的,新冠疫苗离不开沃森的基因理论,这也是沃森的伟大贡献之一。通过事例讲解,使学生体会到编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数据可视化--词云
数据可视化有众多展现方式,不同的数据类型要选择适合的展现方法,词云是文本数据可视化的典型展现形式。词云图通过强大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直观展示文本的主题,还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对其产生兴趣。该课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1. 北大医学精神:本案例是在词云程序设计实现的案例设计中,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为例制作词云,使学生领会作为北大医学人应具有怎样的责任担当。
2. 医德医风:引入新冠疫情北大援鄂医疗队的事迹,通过身边人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救死扶伤,展现医者仁心的医风医德。
3. 家国情怀:疫情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通过教学实例展现出党员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广大党员的大局意识。
各专业学生制作词云的案例展示
(1)护理专业学生使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作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