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与表演

歌剧研究院

本科生公选课《声乐演唱与表演》自2012年开设以来,至今已经9年了,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今年被评为通选课程。这门课程是针对一些对声乐演唱感兴趣的学生而开设的。本课以小班课程的形式进行发声、呼吸、声乐作品演唱与分析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传授演唱技巧及理论。通过大量声乐作品的演唱实践,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掌握声乐演唱方法,并在《江姐》等经典作品学习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递青春正能量,通过艺术感召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思政引领效果。    历年获得荣誉:    


  1. 多次被评为全校公选课最火爆课程第一名(教务部大数据提供)


    荣获第一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1年)


    荣获北京大学教改项目“教学新思路”微课组二等奖、论文组二等奖(2019年)


    荣获北京大学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人文社科类 一等奖(2017年)


    荣获北京市第十届青教赛文史类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展示奖(2017年)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

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教育部明确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美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时代发展新需求,高校美育工作应积极改革创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之中,通过艺术训练艺术感召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影响,最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声乐演唱与表演》作为北京大学美育的一部分,主要针对非声乐专业、对声乐演唱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以小班课程的形式,进行发声、呼吸、声乐作品演唱与欣赏训练,传授演唱理论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红色经典曲目的背景分析,深刻挖掘歌曲创作背后的教育内涵,通过对歌词的透彻分析,带领同学们领悟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容,并通过沉浸式体验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共情能力,深刻体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将情感表达升华到思想政治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