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儿科学(pediatrics)是研究小儿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诊治和预防等方面问题的综合性医学科学,又可分为预防儿科学、发育儿科学、社会儿科学以及临床儿科学。通过课堂授课、PBL、CBL、团队式教学、模拟操作、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教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儿科技能操作方法,使学生建立儿科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知识更新和自我发展的潜能、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

《儿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坚定的职业情怀、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的技巧等等。《儿科学》课程思政目标就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融入课程中去,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根据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如何将思政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去,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儿科学》教学团队教师梳理教学素材,从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国外国内发病率,到我国近现代发展,各节课程的临床病例,国际最新指南建议,到病房内患儿病情发展变化,与学生分享案例,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培养医学生耐心,细心,同理心,强调医学工作者是受人敬仰的职业,要有精湛的技术与真诚的救人之心,团队精神,互助成长,培养共情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儿科学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教授临床基本知识、开展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融入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符合新时代培养医学人才的需求。不仅学习了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能力,更引发了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生命的价值、医学职业精神的思考,培养了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以及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激发了爱国、爱岗、爱医学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