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生殖遗传学
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随着妇产科生殖领域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的巨大进展,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在主任乔杰教授的主持下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开设了研究生必修课—“妇产科生殖遗传学”。该课程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学临床及科研型研究生设置,并可供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专业、临床药学专业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选修。该课程在妇产科生殖遗传基础知识的讲授基础上,涵盖目前临床妇产科生殖遗传学各方面前沿领域的进展,填补了国内妇产科生殖遗传研究生教育教学方向的空白。该课程有助于研究生掌握妇产科及生殖遗传学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熟悉最新的妇产科生殖相关遗传学研究进展,了解相关研究方法;为妇产科学专业和相关专业各类型研究生传授妇产科生殖遗传学理论、临床转化、遗传咨询方法及研究进展,帮助研究生拓展科研思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迅速、系统地掌握妇产科生殖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及前沿进展,为学生的临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
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妇产及生殖医学是人口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我国人口安全,也是目前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妇产科生殖遗传学”着眼于涉及代际遗传核心机制的前沿临床及基础科学、技术问题。从宏观层面而言,本课程是能充分体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典型领域缩影,同国家政策方向、国家战略建设具有十分切实的内在联系。
我国妇产生殖领域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其中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更是我国妇产生殖领域的引领者,众多老一辈杰出学科带头人克服重重困难,回国建设,并攻坚克难、自主研发应用技术,不断勇攀科学高峰。而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妇幼生殖人也逆流而上,拿起科技利剑抗击新冠,为我国的广大孕产妇撑起了血肉屏障。这些辉煌的历史和当下的动人事迹蕴含知识性、人文性、更有时代引领性,都是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能生动且充分体现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巨大精神宝库,可激发研究生们对从事本领域的源于内心的希望与追求,使研究生真正体会到所从事职业价值的宝贵所在。
“妇产科生殖遗传学”是前沿科学技术,而技术的精进不可避免地与伦理、法律问题共生共存,这些均可引发研究生的自主思考和关注。本课程以此为切入点,为研究生们树立学科领域相关的法制观念和伦理界限,使学生对医学与生命、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