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效果评价
参加课程学生的反馈:
1、本课程用“基层传播”的概念,诠释了有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理念,从历史到当下,结合具体案例,很有实践意义,对新时代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现代化有启示价值。
2、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敢于理论创新,提出基层传播的概念,与西方传播学话语形成对话关系,在社区传播与基层传播的参照中,总结有中国特色基层文化建设的经验。
3、本课程用基层传播来描述传播在基层空间中的重要意义,基层传播更符合中国本土的实践,一方面基层治理、基层建设是中国行政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文化、传播是基层治理的中介和形式,尤其是像中国这种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传播媒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经济、社会领域。如果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基层传播不仅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改造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群众动员的文化形态,也是第三世界、欠发达地区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历史经验。
4、本课程结合中国共产党建设根据地的经验,指出在物质匮乏、技术落后的背景下,根据地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借助黑板报、门板报、壁报、标语等简便的媒介形态,深入基层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让普通群众不仅是这些基层媒介的阅读者,也是创作主体。正是这些扎根于基层单位的各种文化传播手段,使得非现代的、非都市的主体在战争中完成文化启蒙,从愚昧的、落后的状态变成理性化的、有行动力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