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大学计算机
医学人文学院医学生信息素养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课程代码:8953034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医学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其研究需要计算机技术和方法与之融合并提供支持,并且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成为未来医疗发展的必然方向。医学生迫切需要计算机与医学结合的课程来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和技术,以提高其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本课程作为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应用能力为主线,除了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知识(如个性化医疗、医学图像、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还通过Python编程实践,培养学生以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从自然语言描述问题,到形式语言描述模型,到算法和程序实现的这一过程,通过一系列医学应用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能力。
教学理念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本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是围绕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课程当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能力培养相融合。
主要实现方式是将科学知识的传递向思想教育的领域延伸,找到两者之间的无缝衔接纽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具体来说,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传授信息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锻炼其面对实践难点时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作为一门面向医学生的课程,应注重传授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国家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思维,并鼓励其利用跨学科思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