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是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文理交叉型课程,适合各专业研究生修读。该课程以时间为轴,通过系统讲解和分析西方科学技术自近代以来传入中国并逐步实现本土化、建制化和现代化的曲折历程,审视各个阶段上科技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它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使研究生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科技发展对于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大贡献和作用形成清晰的认识,拓展研究生对于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科技发展路径选择及其独特性的理解,启发学生对科学精神、科学本身的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的深入思考。 教学中将科学性与历史性、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吸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增强研究生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兴趣以及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加强对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与教学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增进人文素养和培育科学精神、丰富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理解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之中,润物无声。一百多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弘长卷、20世纪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的家国情怀,恰是向青年一代和社会公众宣传中国科学家、展示科学精神的最佳切入点,即“中国近现代科技史”课程能客观真实地展示百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生动鲜活地呈现中国科学家群体的科研、生活状态,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和理解这一段正渐渐远去、艰难与辉煌并存的历史,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科学家们的个人学术生涯与人生际遇是同民族、国家、社会的演进相交织相融合,从而鉴往知今,鉴往知来。

讲述中国科学家故事,传播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这是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的应有之义,学术研究的社会教化作用藉此得以体现。同时,也将推动科技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规范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教学内容,凸显本校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领域的教学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