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凤民 基础医学院 教授
课程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主要从事乙型肝炎病毒及相关肝病、肝癌等方向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传染病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实验证实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存在,提出了以血清HBV RNA的持续消失可作为预测核苷类药物停药安全性的潜在实验室指标;明确了血清GP73可作为不同病因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指标等。 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150余篇SCI论文(著),他引超过3100次。 曾作为参加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课程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主要从事乙型肝炎病毒及相关肝病、肝癌等方向研究。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传染病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实验证实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存在,提出了以血清HBV RNA的持续消失可作为预测核苷类药物停药安全性的潜在实验室指标;明确了血清GP73可作为不同病因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指标等。 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150余篇SCI论文(著),他引超过3100次。 曾作为参加人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香梅 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课程成员。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市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病毒和宿主因素在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近 三年以通讯或并列通讯发表SCI论文11篇(Q1区5篇)、中文核心1篇;主持国自然、北自然面上课题各1项,承担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任务级课题各1项。作为副主编、编委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两部,获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贡献奖(2020)、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团队成员(2020年)。
课程成员。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市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病毒和宿主因素在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近 三年以通讯或并列通讯发表SCI论文11篇(Q1区5篇)、中文核心1篇;主持国自然、北自然面上课题各1项,承担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任务级课题各1项。作为副主编、编委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材两部,获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贡献奖(2020)、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团队成员(2020年)。
杨恩策 基础医学院 研究员
课程成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长聘制副教授。现任中国菌物学会菌物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Review Editor。主要从事复杂性状的复杂疾病的遗传调控规律解析的研究。曾在Genome Biology,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多篇英文论文。
课程成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长聘制副教授。现任中国菌物学会菌物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学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Review Editor。主要从事复杂性状的复杂疾病的遗传调控规律解析的研究。曾在Genome Biology,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多篇英文论文。
王杰 基础医学院 副研究员
课程成员。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临床病毒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毒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疗及发病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源外泌体在CRISPR/Cas9靶向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和“SOX6基因引起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核衣壳组装RNA干扰联合CRISPR/Cas9技术多靶点清除HBV感染的研究”,以及两项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课题子任务等。
课程成员。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临床病毒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毒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疗及发病机制研究。目前主持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源外泌体在CRISPR/Cas9靶向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和“SOX6基因引起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核衣壳组装RNA干扰联合CRISPR/Cas9技术多靶点清除HBV感染的研究”,以及两项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课题子任务等。
向宽辉 基础医学院 讲师
课程成员。助理研究员。优博培育计划,主要从事肝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青年委员,肝病基础医学与实验诊断协作组成员迄今为止,申请人共发表SCI 论文20 篇,其中以第一或责任(含并列责任)作者在J Hepat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Front Microbiol 和Antivir Res 等杂志发表SCI 文章8 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分,影响因子>10 的2 篇,其中1 篇为“封面文章”,以共同作者在Science、Cell Research、Gastroenterology 等发表SCI 论文12 篇;发表SCI 文章总他引次数263 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1 项国自然青年基金和1 项国自然面上基金。
课程成员。助理研究员。优博培育计划,主要从事肝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青年委员,肝病基础医学与实验诊断协作组成员迄今为止,申请人共发表SCI 论文20 篇,其中以第一或责任(含并列责任)作者在J Hepat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Front Microbiol 和Antivir Res 等杂志发表SCI 文章8 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分,影响因子>10 的2 篇,其中1 篇为“封面文章”,以共同作者在Science、Cell Research、Gastroenterology 等发表SCI 论文12 篇;发表SCI 文章总他引次数263 次。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1 项国自然青年基金和1 项国自然面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