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韵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系 教授
课程负责人。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院PI,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院长、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系教学主任。 研究方向:综合利用多学科手段,整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电生理学、形态学和行为学等方法,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 痛与痛觉调制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2. 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机制。
课程负责人。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院PI,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院长、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系教学主任。 研究方向:综合利用多学科手段,整合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电生理学、形态学和行为学等方法,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 痛与痛觉调制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2. 神经发育和损伤修复机制。
张瑛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系 副教授
课程秘书。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系教学秘书。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学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访学。北京神经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生理学报》编委,《生理科学进展》核心审稿组成员。研究方向:慢性痛的外周和中枢环路机制。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获2020北京大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2019北大医学教育论坛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和优秀教学管理奖等奖励。
课程秘书。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系教学秘书。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学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访学。北京神经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生理学报》编委,《生理科学进展》核心审稿组成员。研究方向:慢性痛的外周和中枢环路机制。主持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项,获2020北京大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2019北大医学教育论坛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和优秀教学管理奖等奖励。
万有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系 教授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研究方向:采用光遗传学、在体多通道记录与神经计算、胞外电生理、单细胞及脑片膜片钳、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行为药理学等多种方法,从分子—神经元—神经网络—整体不同层面,研究疼痛慢性化的学习记忆、情绪与认知及其调控机制。1. 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 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研究方向:采用光遗传学、在体多通道记录与神经计算、胞外电生理、单细胞及脑片膜片钳、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行为药理学等多种方法,从分子—神经元—神经网络—整体不同层面,研究疼痛慢性化的学习记忆、情绪与认知及其调控机制。1. 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 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吴俊 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副教授
硕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系教学主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竞赛二等奖及讲义一等奖、北京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演示竞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位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所带领教学团队曾获得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集体奖、多篇教学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硕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系教学主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竞赛二等奖及讲义一等奖、北京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演示竞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位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优秀教师等奖励,所带领教学团队曾获得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集体奖、多篇教学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栾丽菊 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副教授
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2014-2015在美国南卡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学系访学。研究方向: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非视觉信息输入对动物情绪以及睡眠等的调控机制研究;2. 围绝经期妇女潮热的机制研究。参编、参译教材、专著等8部。获2020年北京大学创新教学应用三等奖,2019年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等教学奖励。
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2014-2015在美国南卡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学系访学。研究方向: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非视觉信息输入对动物情绪以及睡眠等的调控机制研究;2. 围绝经期妇女潮热的机制研究。参编、参译教材、专著等8部。获2020年北京大学创新教学应用三等奖,2019年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等教学奖励。
王君 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副教授
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2013-2014在加拿大UBC大学脑研究中心访学。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的外周敏化过程中细胞骨架对于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发表的英文教学论文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基础学院教学优秀奖,2016-2017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指导教师二等奖等奖励。
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系,2013-2014在加拿大UBC大学脑研究中心访学。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慢性疼痛的外周敏化过程中细胞骨架对于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发表的英文教学论文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基础学院教学优秀奖,2016-2017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指导教师二等奖等奖励。
李亦婧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系 副教授
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2017-201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科学系访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利用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行为药理学等方法研究药物成瘾记忆形成和巩固的机制,试图寻找可以清除成瘾记忆的分子靶点。获2014年首届全国基础医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等教学奖励,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6年第六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17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等教学奖励。
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2017-201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科学系访学。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利用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和行为药理学等方法研究药物成瘾记忆形成和巩固的机制,试图寻找可以清除成瘾记忆的分子靶点。获2014年首届全国基础医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等教学奖励,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6年第六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2017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等教学奖励。
常青 基础医学院 病理学系 副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国家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北京市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擅长系统病理学诊断及神经肿瘤的病理诊断、分子标志物筛选及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于NanoString方法的髓母细胞瘤分子分型平台。主持北大医学部教育教学项目1项,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师等奖励。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国家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北京市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擅长系统病理学诊断及神经肿瘤的病理诊断、分子标志物筛选及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于NanoString方法的髓母细胞瘤分子分型平台。主持北大医学部教育教学项目1项,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优秀教师等奖励。
张嵘 基础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系 副教授
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 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 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孤独症儿童机构联盟常务委员。研究方向:1. 孤独症的发病与治疗机制研究;2. 针刺转化医学及机理研究。获2019北京市优秀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奖,2019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奖励。
博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 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 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孤独症儿童机构联盟常务委员。研究方向:1. 孤独症的发病与治疗机制研究;2. 针刺转化医学及机理研究。获2019北京市优秀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奖,2019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等奖励。
李慧 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系 讲师
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和分子药理学。主持教学研究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4篇,编写教材2本。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届创新教与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北京大学创新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等奖励。
博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和分子药理学。主持教学研究项目2项,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文4篇,编写教材2本。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届创新教与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北京大学创新教学比赛二等奖等,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