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团队

张卫光 基础医学院 教授

张卫光,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解剖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医考中心出题专家,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专家评委。 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血管的临床解剖学和遗体防腐保护及虚拟现实成像。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大学等教学改革项目15项,主编教材或专著2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40余篇。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一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多项表彰。

张卫光,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解剖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医考中心出题专家,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专家评委。 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血管的临床解剖学和遗体防腐保护及虚拟现实成像。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主持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大学等教学改革项目15项,主编教材或专著2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140余篇。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一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多项表彰。

展开

方璇 基础医学院 讲师

方璇,女,医学博士,作为解剖教研室教学秘书尽职尽责,承担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实习带教。参与编写、翻译国内外解剖相关教材四部。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一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医科类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现场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学反思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方璇,女,医学博士,作为解剖教研室教学秘书尽职尽责,承担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实习带教。参与编写、翻译国内外解剖相关教材四部。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一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医科类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现场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学反思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开

陈春花 基础医学院 副教授

陈春花,女,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副教授。主持国自然面上基金、国自然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2020年起加入北大医学部新时代教改运动系统教学团队,深入参与教改教学任务。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0余篇。曾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首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陈春花,女,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解剖学系副教授。主持国自然面上基金、国自然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2020年起加入北大医学部新时代教改运动系统教学团队,深入参与教改教学任务。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20余篇。曾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首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北京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开

丁慧如 基础医学院 技师

丁慧如,女,202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承担系统解剖学实习带教和解剖系课程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工作。参与编写、翻译《临床实地解剖学》、《奈特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等国内外解剖相关教材和专著五部。曾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一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北京大学第十届教学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奖”等荣誉称号。

丁慧如,女,202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承担系统解剖学实习带教和解剖系课程线上教学平台建设工作。参与编写、翻译《临床实地解剖学》、《奈特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等国内外解剖相关教材和专著五部。曾获得“教育部课程思政名师”、“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第一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北京大学第十届教学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奖”等荣誉称号。

展开